雨落未敢愁 作品

第二百三十三章 我曹丕不做袁本初!(第3頁)

 吳質點了點頭,拱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。

 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,能夠引起曹丕的重視,在眾臣面前彰顯自己的地位,那就已經足夠了。

 曹丕坐在主位之上,猶豫不決。

 賈詡,吳質和司馬懿的不同意見在他腦海中交織,讓他陷入了兩難的抉擇。

 江東孫權和汝南的劉禪,兩者都是巨大的威脅,而且他們所在的方向戰略重要,決策的重要性可想而知。

 曹丕心中明白,吳質所言並非沒有道理。

 劉禪雖然名聲不小,但眼下的局勢,汝南的城池堅固,劉禪難以在短時間內成為真正的威脅。

 而孫權的江東大軍雖然強大,但他們攻城日久,說不定士氣低沉,正是突襲的好時機。

 然而,司馬懿的看法同樣不能輕忽。

 劉禪雖然缺乏兵力和糧草,但他的存在依然對魏國構成了一定的威脅。

 汝南的地理位置重要,如果劉禪得以在那裡站穩腳跟,將來勢必給魏國帶來更大的麻煩。

 曹丕環顧四周,思緒深陷。

 他明白,這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決策,關係到魏國的未來。

 他需要在這兩個選項之間作出一個選擇。

 我居然成袁紹了。


當年官渡之戰之時,袁紹帳下謀臣人才濟濟,向袁紹獻了不少的計策。

 每一個計策,都有可取之處。

 袁本初自認為是‘取長補短’,每人的計策用一點,結果導致心腹大臣反水,官渡之戰慘敗,由原來的大優勢,變成了劣勢。

 至死後,兩個兒子兄弟鬩牆,致使袁家四世三公的基業付之一炬。

 我曹子桓,怎能學那袁本初?

 曹丕長時間的沉思終於迎來了他的決斷。

 他站起身,目光堅定地看向群臣:“諸位,孤已經決定。我們先以劉禪為重,穩定汝南局勢,不讓其在我國內部立足。隨後,我們再處理江東孫權的問題。”

 先打劉禪,確實有很多問題。

 然而,劉禪是他的心腹大患,他必欲除之而後快!

 區區劉公嗣罷了。

 我父王不是你的對手,我曹丕難道不是你的對手?

 我要告訴天下人,我曹子桓,比你劉公嗣強!

 而且是強得多!

 曹丕繼續說道:“劉禪雖然兵力有限,但他的影響力不容小覷。先除大患,再理小憂,以免將來麻煩不斷。至於江東孫權,我們會在穩定汝南局勢後,再行對付。畢竟,萬事不能急於求成,必須謹慎處理。”

 這...

 吳質張了張嘴,又不知道該說什麼好。

 伱管江東孫權是小患?

 人家都打到成德了,再把壽春打下來,江淮之地都是他的了。

 如此的話,霸王之基,也有了。

 賈詡面色冷峻,卻是一句話都沒說。

 他做謀臣的職責已經到了,至於主君聽不聽,他也沒辦法。

 司馬懿則是面露狂喜之色。

 一方面,曹丕用了他的計策,便是表示對他的看重。

 另一方面,看到那劉公嗣不能在汝南掀起風浪,司馬懿就像是三伏天喝了冰可樂一般,那叫一個爽!

 君子報仇十年不晚,我司馬懿報仇,那是要一天到晚的。

 劉禪,我要你後悔與我為敵!

 “大王,或可與江東議和,假意將合肥應允與他,我聽說江東孫權有一女名曰孫魯班,或可將其與公子聯姻,暫且穩住江東,再做打算。”

 穩一面,打一面。

 既然選擇了先對付那難纏的劉公嗣,江東這邊,自然是好好穩住了。

 至於曹叡的意見?

 他是他曹丕的兒子,老子的決定,他能違背?

 “便依仲達之計。”

 曹丕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之色。

 或許賈詡與吳質的計策是對的。

 然而...

 此刻,曹丕遵從本心。

 他不想當袁本初,他只想做自己。

 他的決策可能會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,但他相信,只要他穩紮穩打,審時度勢,魏國終將能夠戰勝一切困難,因為他曹丕,才是天命之人。

 我曹子桓,比你劉公嗣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