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言歸 作品
110. 【第27章】掌教首席 匿跡隱蹤少一人……(第3頁)
明月樓主提出這個要求應當不是為了為難晚輩,那麼,明月樓主其實也不贊同她們去挖掘真相嗎?
宋從心不知道。
“六櫃第三列第四格,四櫃二十三列第十五格……”宋從心將天書標註的重要情報一一挑揀了出來。
然而,將天書標註的這些情報鋪陳開來後,宋從心卻忍不住擰眉。因為這些情報十分零碎,而且一眼看過去似乎並沒有多大的關聯。
[宣白鳳公主無故失蹤後,各地民亂……西北、東北兩方與大夏爆發短兵交接的戰役,而後民間自發起義,拒敵於城門之外……]
[最險峻之時,大夏軍隊如有神助,勢如破竹地突入了鹹臨國腹地,其民兵悍不畏死,宛如痴狂……]
[天載子午壹拾壹年,大夏國君慷慨推陳仙家良種,國民開始種植仙門賜下的糧種小麥。]
[天載亥巳玖壹年,一齊姓修士入鹹臨皇都,受封國師。皇儲宣白鳳屢次遞交彈劾奏摺,留案,未果。]
[天載子午拾伍年,大夏軍馬兵臨城下,鹹臨國師第一次現於人前,一舉平定戰亂。自此,鹹臨唯國師馬首是瞻。]
明月樓的情報記錄都很客觀,大多都是簡單直白的闡述,並沒有摻雜情報員個人的看法。這種表述方式的好處是翻閱情報的人不會被他人的情緒與視角影響,能儘可能客觀周全地去看待某人謀事。畢竟大多數時候,明月樓收集情報也不完全是為了販賣,更多的是為了“記錄某件事”。
“拂雪,你看一下這個。”就在宋從心思考著這些情報之間的關聯時,梵緣淺突然遞了一張卷軸過來。
宋從心打開一看,發現這竟是一張寫給明月樓主的訃告。
[敬稟城主,
慈秘身死,不見其屍。入於大夏之前,慈秘嘗自言不得返矣。一事必告城主而知之,夏之宗室絕矣,莫知何人系亂。
大夏將起兵於鹹臨,鹹臨皇儲赴之,而大夏恐外道有系也,鹹臨危矣。
一事,大夏宗室未授良種於民,乃左丞相不忍百姓忍飢而盜,今其屍已懸牆上。]
慈秘,芒種之承色。與“半見”以及“東方既白”一樣,痴絕城內的情報人員皆以顏色為名。
先前明月樓主曾說過,為了調查這樁情報,明月樓死了人。
“十年前,仙門贈予人間皇朝良種,宣白鳳因良種容易劣化之故,為阻止朝堂以此為藉口加重百姓稅收而選擇了小範圍播種,只作為戰備物資,因此良種並未在鹹臨國內普及。而大夏則選擇將其束之高閣,僅由貴族取用,百姓不得播種。”梵緣淺取出另一張情報,和宋從心找到的情報拼湊在一起,“而次年很不幸,恰好遭遇了饑荒。夏國丞相不忍民間遭遇饑饉,故而盜取了良種,散播給百姓,因此獲罪斬首。”
“次年……恰好是北荒山九嬰災變事件。”宋從心思忖,“夏國斬殺了左丞相,明月樓慈秘潛入皇宮而不得返,明月樓發現夏國皇室早已死絕,不知何人把控朝堂……於是同年,夏國掀起戰亂,鹹臨皇儲宣白鳳積極備戰,奔赴沙場,然後——”
宋從心的手指落在了其中一張情報上:“戰役爆發的第三年,宣白鳳失蹤,鹹臨國門被破。夏國兵馬殺入鹹臨腹地,險些將鹹臨滅國。”
“危急關頭,三十年前就任國師之位的鹹臨國師力挽狂瀾,從此,鹹臨朝堂唯國師馬首是瞻。”
“而皇儲宣白鳳,與國師不和。至少,政治理念不和。宣白鳳曾多次彈劾國師。”
“不對。”宋從心搖了搖頭,她手指點了點自己最先找到那張“民間起義”的情報,“這裡,不對。”
夏國兵分三路,西北與東北方向皆有民間起義,拒敵於城門之外,為何正北的國門卻空處大開?
宋從心雙手支在桌案上,垂著頭,一縷鬢髮散在她微白的唇上。
“……少了一個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