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41.【第82章】正道魁首 九州生變眾生醒(二)……
姜嚴不曾聽聞過飛蘆門的名號,但眼下急病亂投醫,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必須嘗試。
那對可疑的中年夫妻將他藏在地窖裡,讓他換下那一身可疑的玄衣使服飾。姜嚴留在身上的只剩不能離身的劍匣、一封密信以及證明自己身份的令符,其他東西不是被中年夫妻砸得稀碎就是被燒得一乾二淨。天濛濛未亮時,姜嚴被名為“艾二孃”的中年女子塞進了一個沾滿碳粉的破舊布袋裡,被甩上了一輛老舊的馬車。艾二孃的“丈夫”董三則坐在院子的門檻上,背影像一根沉默的竹竿。等艾二孃將馬車的隔層甲板蓋上,董三才拿起鐵鏟,將煤炭裝袋後往車上攤。
這對中年夫妻與街上的平民沒有任何不同,無論樣貌還是言行都透著拘謹與小家子氣。但從昨夜的談判到行動為止,這對夫妻表現出來的膽大與果決卻讓姜嚴倍感心驚。這樣一群訓練有素的探子出現在天殷帝都裡,姜嚴實在無法不多想。但眼下有求於人,只得將咬在嘴邊的質問強行嚥下。
姜嚴屏息趴在馬車的隔層裡,任由董三將煤炭一袋一袋地往他身上堆。將近五石重的無煙碳壓在身上,即便是武骨天生的姜嚴都有些難以撐持,但姜嚴趴在車底愣是沒吭一聲。馬車底部留有排水的空洞,姜嚴可以藉助這些孔洞呼吸,運轉內力護持自己的臟腑,躲避巡衛搜查的耳目。
艾二孃將牛糞與稻草糊在車輪上掩蓋氣味,用厚厚的油紙與麻繩將木炭捆上。外頭細雨綿綿,這對中年夫妻卻要出門賣炭。
這麼一大車的煤炭,定會被巡衛攔下來搜查。而現在永樂城裡到底有多少長老的人?姜嚴閉了閉眼,心中沒有答案。
刑首十三人眾已有五人出事,首席珩雲被長老閣傳召後便一去不返。姜嚴因為年紀小不被長老放在眼裡,這才在下屬的掩護下逃過一劫。昨夜一場驚變掀起的血腥氣還在鼻尖縈繞不散,姜嚴卻沒有時間感到悲傷。他懷中藏著姜道君失蹤前留下的令信,他不知道密信的內容,但他必須將情報送到養父定山王的手上。
目前天殷的瘡毒還未挑破,膿漿還未流到明面上來。但姜嚴心知這只是假象,僭越者已經決意打破秩序以及規章。戰爭一旦掀起,無論緣由都必定生靈塗炭。
姜嚴只能祈禱,祈禱高座之上的腐骨還在意那層岌岌可危的遮羞布,祈禱祂們還願意披著人皮假裝自己是人。
馬車輪子咕嚕嚕,駛進了車道。不出所料,車子很快被攔了下來,巡衛要求搜查。但天上下著雨,炭若是被水淋溼就不好燒了。
姜嚴聽見董三諂媚討好的解釋,道這一車好碳要運往河上的畫舫,是船上的貴人訂的。若一定要檢查,不如讓他將車馬馭使到能避雨的地方吧。
姜嚴心知,若是在能避雨的地方真的“搜查”出什麼,那兩名巡衛大抵也不會有好下場。不過這個提議很快就被駁回了,官兵們粗魯地掀開粗布與油紙,檢查馬車上的貨物。他們用□□入裝碳的布袋,在董三心疼的呼聲中來回翻攪。
或許是因為雨水與糞臭令人不耐,再加上這車貨物並沒有出城,只是城內通行的話並沒有嚴查的必要。粗略的搜查後,官兵很快就放行了。
馬車再一次開始顛簸,輪軸震動之聲傳至底板。姜嚴懸在喉嚨的心卻沒有全然放下。
停靠運河的畫舫,姜嚴隱約有印象。中州天殷深受死生葬文化的薰陶,衍生出的風土人情也端正嚴肅。天殷百姓重勞作,重律法,平日街道上無有聲囂,百姓也鮮少談笑。但就在這樣一個肅穆的國度裡,運河上的畫舫卻燈火長明、歌舞不斷。在姜嚴尚未受封刑首、仍跟在姜道君身邊學習刀術的日子裡,他曾不止一次在夜間經過港口,聽著遠方傳來的歌聲與歡笑。畫舫上的人,彷彿和自己不是一個世界的。
這群名為“飛蘆門”的探子,莫非和畫舫上的人有所勾結嗎?姜嚴胡思亂想著,直到外頭傳來卸貨的聲音。董三在和人談話,清麗婉轉的嗓音一聽就是畫舫上的人。他們說了一些姜嚴聽不懂的話,話中還頻頻提到“坊主”。姜嚴不明白其中的暗喻,但他知道哪怕是酒樓裡稍有姿色的伶人,都不會站在散發著惡臭的馬車邊與賣炭翁說話。
過了好一會兒,其中一道聲音隱去了。董三打開了隔層,道:“姜小王爺,請出來吧。”
姜嚴從布袋中起身,抖落髮上的煤灰。他環顧四周,發現自己大概正位於畫舫底部的船艙,周圍擺放著許多木桶以及雜物,還有一些似是用於釀造的瓶瓶罐罐。
姜嚴拿不準眼下的情況,只能板著臉道:“京城戒嚴,這艘畫舫是出不去的。”
永樂城運河上的畫舫往返已有十數年了,它一直大咧咧地行駛在護城河上,不懼一切打量窺探的目光。但足有四層樓高的畫舫太過顯眼,只要哨塔上的衛兵眼睛沒瞎都能發現畫舫的行蹤。帝都哨塔上配有巨弩以及火炮,戒嚴期擅自離京者格殺勿論。另一方面,姜嚴也擔心此舉會打草驚蛇,讓長老閣不管不顧地發動叛-亂。
董三並不吭聲,只是從箱子裡翻出斗笠和蓑衣,披在姜嚴身上。又不知從哪裡翻出黑漆漆的碳粉,抹在他的臉、脖頸以及手上。
這連番折騰下來,金尊玉貴的姜小王爺都成了灰頭土臉的農家小夥。董三告訴他會有人來找他,之後便拉著馬車徑自下了畫舫。
姜嚴開始懷疑自己莫不是誤上了賊船。
直到畫舫開始航行,雨越下越大,甲板上傳來叮叮淙淙的樂曲聲,唱著朦朧煙雨的詩情畫意。姜嚴等得心急如焚時,緊閉的船艙外終於傳來了輕輕的敲擊聲。